中国固体废物历史堆存量近700亿吨
且每年新增近100亿吨
快递和外卖包装等新业态新问题尤其严重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挑战
如何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还需要更多不同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
AEIF2019系列活动之一
第180期“一块就好ONENESS”工作坊
亚洲环保创新论坛(AEIF)发起人
迈克尔·诺顿(Michael Norton)先生
与来自社群/NGO/企业/规划部门等
行业实践和政策研究者一起
在国家已经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背景下
与30多位关注垃圾分类和零废弃
以及可持续城市议题的伙伴共同探讨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瓶颈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持续推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零活实验室
什么是零垃圾生活方式?
零垃圾生活是一种崇尚极简,做到原生态、不浪费、再循环、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最大限度减少自己的垃圾,同时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一林是零活实验室深圳小分队的负责人,她表示,起初觉得这样的零垃圾生活方式是不可行的,认为不乱扔垃圾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从2017年到现在她已经能够将自己的垃圾量降到了一周一罐,并在2018年她创建“深圳零垃圾”,在深圳地区持续推广零垃圾生活方式及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深圳零垃圾”是深圳本地最大的倡导零垃圾生活方式社群。他们通过以线上交流+线下活动的形式推广零垃圾生活,希望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带领大家践行垃圾减量。打破以往环保主义者“苦行僧”的形象,让环保变成好玩、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社区定制环保类的公益活动,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工作,为空间提供零废弃改造方案,以及零废弃空间的管理方案等。
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
《地球生命力报告-中国2018》显示:受污染、森林砍伐、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在过去40多年里下降60%。目前地球上90%的海鸟胃中含有塑料,而这一数据在1960年仅仅是5%。
中国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
2015年华基金在华侨城湿地公园建立“零废弃生态园”,倡导"5R原则"——Refuse(拒绝)、Reduce(减少)、Reuse (重复使用)、Recycle(回收)、Rot(堆肥),建立社区、酒店、学校堆肥试点,集中处理厨余,用于湿地公园土壤改良和修复。
六年来,累计有超过660人次志愿者参与“零废弃生态园”,将20吨以上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实现由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的项目闭环,土壤改良1000平方米土地,相当于11辆小汽车大小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改良了2.5个篮球场大小土地面积。
2016年举办了“零废弃”为主题的绿色高峰论坛上发出零废弃联合宣言。至今有超过400万人次在华基金支持举办的各项目活动中受益。
目前,华基金正在与合作伙伴一起建立零废弃校园标准,帮助零废弃校园场景进行科学评估;联动社区倡导公众参与,为社区意见领袖赋能,用多样的玩法传递理念变革;推动和打造更多的好氧堆肥试点;带动企业-办公室实践绿色转型,实现酒店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零包装日倡导等。
深圳市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
深圳市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成立于2017年4月,由龙华区城管局提供业务指导。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是为了搭建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交流、分享和实践的平台,推广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知识和行为习惯,以达到接近“零废弃”的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会长许楷楠的带领下,目前开展的项目有垃圾减量分类进校园、“壹起分”社区计划项目&社区资源回收活动、蒲公英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培训项目、推动赛事零废弃化、承办2018年零废弃联盟论坛等。
“垃圾减量分类进校园”项目
“壹起分”社区计划项目&社区资源回收活动截至2018年11月30日参与垃圾分类社区资源回收活动的小区17个,共组织小区资源回收活动近400次,回收资源7185件,合计25368.77公斤。
蒲公英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培训项目:2018年9月份,从215位预备志愿讲师最终选择60人作为首批深圳市垃圾分类讲师培训计划人才,正式启动培训。11月开始垃圾分类课外实践培训,由各组志愿讲师分赴不同的区域进行推广垃圾分类公众教育的活动。5月12日在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举行结业仪式,共有54名垃圾分类初级志愿讲师顺利结业。
解读政府“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关系:废物污染防治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方式: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生活;
手段:激励与约束并举;
近期目标:源头减量、充分循环、安全处置;
远景目标:填埋量趋向于零。
“无废城市”是中国在吸取了世界各地先进做法和计划基础上立足自身国情而制定的。
中国提出的“无废城市”涵盖维度更大,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不仅覆盖了几乎所有类别的城市固体废物,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体制机制、法律规范等。
先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建设“无废城市”?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实中国不同地区的部门、机构都采取了许多固废方面的努力,但一直未有一个大的平台持续地推动。“无废城市”计划通过结合以往各地城市的经验做法,不同领域的各种力量,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是国家给大家搭建的一个框架和平台,把全世界、全国各个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固废处理的发展。
“无废城市”试点
5月12日启动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有包括深圳在内的全国11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
目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为推动建设“无废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试点任务: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优化管理体制机制,目前城市固废管理分散给各个部门管理的,如生活垃圾归城管局,建废归住建局,但缺乏统筹部门,容易产生混乱;
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像钢铁、煤矿,深圳由于产业特性没有。)
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这是大家日常所见的城市废物管理、生活垃圾治理的重点领域,包括生活垃圾减量、绿色包装应用、绿色商场创建;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要推动无废城市,要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但如果没有市场刺激,单靠政府或组织机构是无法推动的。
“无废城市”试点产出:
无废城市试点工作可总结为“1411”:
“1”:建立一个指标体系。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
“4”:指支撑体系,制度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深圳创新:基础设计体系,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推动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1”:形成一个示范模式。涵盖所有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服务,通过产业之间的串联,形成整个产业链条,依托市场进行产业化发展;
“1”: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垃圾处理、垃圾资源化等企业、NGO、科研机构)
覆盖全面、层次丰富;
重点难题:统筹力度很大,对社会资源整合力度高;
始终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是根本;
多措并存,长期开展。
工作坊:头脑风暴
在“设计思维湾区实验室”的伙伴带领下,以角色换位的方式现场分成四个小组——政府、公众、企业、社区——探讨不同主体角色下的责任与行动,审视我们真正的需要。
一个小时的分组讨论过程中不同角色之间还相互提意见和建议,协作之下的成果汇报和交流内容也是非常丰富、有效。
政府角色
“无废城市”建设既是问题也是机遇
成立无废城市研究、执行机构(大脑),建立完整的循环体系。由执行机构来建立法律法规、把目前所有环保相关的职能部门串联,执行监管让他们来做。新的时代所需承担的角色不是政府能够完全承担。
全民教育很重要。公民教育从小做起,九年义务教育中加入必修可,兼高等教育传导。此外可以从高校试点开始,高校是个完整的社会生态体系点。大学生注重“我对社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毕业后能更为深入地推广。
媒体宣传:广告、自媒体,无废宣传从理念到执行。媒体应该作为连接市民和政府的平台,对政府无废城市工作进行公开化、透明化报道,同时传播民众应该在其中担当什么角色。
投放资金去鼓励创新。对中小企业会投入资金,后续垃圾处理的研发和发展。
公众(消费者)角色
断舍离
拒绝网购过度,冲动消费
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品
拒绝过度精美包装的商品
倡导"2R原则":recycle、reuse
绿色出行,比如使用共享单车
废物利用,多参与二手市集
环保五宝:饭盒、水杯、手帕、筷子、环保袋
消费者需要方便、可降解日常用品
企业角色
建设绿色办公环境:
使用可循环、无纸化的办公用品;
餐饮: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自备餐具、减少一次性用品)、定时统一关灯;
客户接待:用瓷杯替换矿泉水;
共享模式: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之间物资共享,如展会的展架。
制定准则:员工培训守则中加入绿色办公指南;开展绿色团建、交流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允许带绿植到办公室;
报销流程: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优化报销方式;
在家办公,减少出行浪费,办公区域的浪费(4+1工作方式:4天在公司办公,1天在家办公);
free gym,如走楼梯,少坐电梯;
可持续性模式建立:
建立奖励机制,绿色积分(类似蚂蚁森林);
当企业的能耗更低,国家是否有鼓励和优惠政策;
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形成绿色文化,作为榜样,带动整个行业绿色发展。
社区角色
要解决的问题:
缺乏“1+n”(多角色)信息交流平台
街道办、物业缺乏意识,政府没有“自上而下”指令
解决方案:(在政府/街道办 下达命令)
居民代表为核心、建立“1+n”长效交流机制:政府需要做调研,需要有效真实的案例,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和尝试区推广。这希望每个人能够把自己的长处与零废弃理念结合进行推广,比如我是艺术教育者,我会用废弃物制作艺术作品在社区中传播零废弃理念。
建立社区贡献度制度,鼓励社区参与:绿色积分,如用于减免物业费用;增加街道办的政绩考核;政府补贴;跳蚤市场等物物交换活动
建立“零废弃”社区公民学校,普及零废弃意识。
社区是能够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核心单元,无废细胞的空间节点。社区是作为居民参与无废城市的前线阵地。
ACT NOW
著名社会创新专家迈克尔·诺顿(Michael Norton)先生在现场不仅分享了他的看法和国外零废弃典型案例,并围绕行为改变、技术革新、经济刺激、政策制定、公民运动进行剖析。
他工作坊的最后环节总结发言,并给予大家鼓励:
我对大家在谈论过程中运用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感兴趣,因为我相信一个好的想法是成功的开始。在这过程中,我也在思考着零废弃的概念。如果在未来,我们真的达到了零废弃的理想状态,那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很可能,街上就只有售卖食物的店铺了(开玩笑)。因为经济增长依赖于消费和消耗,我们正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因此,在我看来,个人和小群体更有可能实践并实现零废弃的状态,就像照片中的Lauren,抑或是日本德岛县的小镇。然而,我无法预估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是否也能实现零废弃。所以,我认为减少消费和消耗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让我们不断趋近于零废弃的状态。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百花齐放”。一个好的想法总是能够鼓励并带动他人,使之遍地开花。正如上海“绿色光年”倪欢女士所做的一样,她将自己的家变成一座零废弃博物馆。与此同时,我也鼓励大家走出去,去成为零废弃理念的推广大使,鼓励并说服更多的人一同践行这个理念。我们要充分调用身边的资源,例如报纸、电视和名人,他们都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因此,我非常欣赏大家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我相信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内容,也将推动着零废弃理念的普及和无废城市的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世界仍将一成不变。如果我们只是在周六下午一起坐着讨论,而不将我们的想法和理念传输出去,并付诸实践,那么我们永远无法向前。请相信每一个小行为都蕴藏着大力量,无论它多么微小,都是一个开始。因此我建议大家在结束前,不妨用你的承诺代替再见二字,与他人分享你的想法和即将落实的行动。
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吧!
感谢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翻译志愿者Doris
场地提供方建行建融家园公益驿站
整理回顾内容的志愿者伙伴
分享嘉宾和参与主办协办支持的机构伙伴
... ...
与本次工作坊议题相关SDGs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