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社会发布的《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展示,亚太地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各方面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进展中,气候行动(SDG 13)成为唯一倒退的部分。
该报告是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亚洲开发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之间建立的亚太可持续发展目标伙伴关系框架下,于今年2月第十二届亚太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发布的,用以分析亚太地区在实现《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进展。
报告的内容和结论将提交给2025年7月在纽约举行的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为全球对话提供区域视角。同时冀望促进各国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组织和学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就区域整体进展而言,亚太地区在一些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在减少极端贫困、提高教育普及率、扩大电力供应等方面,部分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然而,许多目标的进展仍不理想,甚至出现倒退。例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给亚太地区的粮食安全、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带来了严重威胁;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包括性别不平等、贫富差距等,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一些国家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海洋污染、森林砍伐等。
SDG13的倒退
就具体目标而言,2024年,亚太地区在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目标9)以及良好健康与福祉(目标3)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朝着若干目标的进展速度远远过慢,特别是在负责任消费和生产(目标12)、优质教育(目标4)以及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目标8)方面。
亚太地区由于易受灾害影响以及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气候行动(目标13)方面的进展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倒退。在117个已公布数据的具体目标中,只有16个有望在2030年前在该地区实现,而18个具体目标呈负面趋势,亟需扭转。这18个具体目标中的大多数都与气候相关挑战和灾害风险有关。
在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目标17)方面,亚太地区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各国之间的合作仍需加强,特别是在资金、技术、经验分享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亚太地区在多数目标方面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包括气候变化等4个目标落后于全球,尤其是气候变化方面(SDG 13)。
亚太地区在目标13方面的进展令人担忧,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区域。报告指出,亚太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灾害的影响日益严重,导致目标13的进展出现倒退。
与内陆发展中国家不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目标13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MSCI的报告指出,2023年亚太地区的13个市场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0%以上。这表明亚太地区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据重要地位,减排任务艰巨。
越来越多亚太地区的企业开始披露其价值链的排放信息和气候目标,但各个市场的进展并不一致。新西兰、日本和澳大利亚在披露范围一、二、三排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小企业在气候披露方面较为落后。
挑战与行动
在气候行动相关领域的数据可用性方面存在重大差距,这影响了对目标13进展的有效监测和评估。化石燃料补贴的增加阻碍了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目标12)的进展,也间接影响了气候行动的实施。报告建议采取以下行动:
全文下载链接:https://www.unescap.org/kp/2025/asia-and-pacific-sdg-progress-report-2025?__cf_chl_tk=ed2TpqtP61GZGlJ6cwBX8skyRiDvmXsCG7WVrKpY6kU-1750666921-1.0.1.1-71lzO7pvvDA0vEyby93ud6XCuHhTq0fCmuQ2K_bL2JE